各教学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安博(中国)官方教发〔2023〕70号)相关安排,经成果建设团队申报、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组对全部参评的65个成果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评选出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共42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7项,全部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安博网页版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1  | 
新工科视域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 
李琦、沈明新、李应森、曲强、魏东、杨永辉  | 
2  | 
思政引领,多元协同,基地支撑,服务地方的法学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武婷婷、宋怡林、邵玲、房娇娇、蒋喆  | 
3  |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  | 
王立萍、赵宝生、刘健、韩冰、徐东涛、陈明、廖桂兵、董彦博、宋波  | 
4  | 
双向联动五维协同的应用创新型材料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李雪、李胜利、沙明红、艾新港、刘坤、郭菁、王国承、冯亮花、王一雍、李丽丽、李志辉  | 
5  | 
“打基础、重实践、促创新”的化工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伟、安百钢、高云、方志刚、赵振宁、顾婷婷、郝晓亮、李先春  | 
6  | 
以“资源报国”为引领的矿业类专业创新人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郭小飞 、赵通林、 陈功庆、 徐振洋、马艺闻、 韩百岁、温彦良、李钊、张治强 、宋宝旭 、夏治国、 代淑娟  | 
7  | 
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汪江、张国峰、唐飞、刁艳、于欣波、汪海鸥、王丽、刘圆圆、赵艳、吴佳玲、冯天、王悦、王潼宇、刘原、郎鸣雪、王诗彤、刘恒硕  | 
8  | 
点燃兴趣之火,冶炼钢铁英才——创造有意义学习的“炼钢学”课程  | 
李万明、臧喜民、艾新港、李雪、杨松陶、孔令种、宁哲  | 
9  | 
思政引领、政产学协同、社会服务赋能——新时代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 
陈媛媛、黄晓丽、王一、张晶薇、薛轶、赵晴、刘旭、王琳、刘达、王屹、屈大庆、潘诗梦、曹莎  | 
10  |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亲和力的探索与实践  | 
张一志、杨洪泽、陈亮  | 
安博网页版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1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两性一度”的能动专业类一流课程建设实践  | 
冯亮花、艾新港、李雪、刘坤、赵明、李丽丽、韩鹏、霍兆义、刘广强、梅宏昆  | 
2  | 
基于PDCA循环的“五位一体”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金美辰、蔡丽华、张晶薇、石峰、张楠楠、赵昱、刘达、侯佐恂、冷文雪  | 
3  |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焦安源、高洋、赵传尊、孙恩禹、林春丽、王欣宇、徐琳琳  | 
4  | 
“教师为基、课程为核、创新为钥”的地方高校本科教学信息化转型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 
冯永军、解志文、赵宝生、李  媛、杨  秦、韩  兴陈  曦、杨彦宏、陈晓红、孙  岩、刘爱玲、胡素影  | 
5  | 
基于一中心三发展十融合理念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方志刚、赵振宁、赵璐璐、姚颂东、张伟、顾婷婷、王志有、郝晓亮、陈林  | 
6  | 
“岗课赛证训创”六维融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孙恩禹、张崴、苏晓宁、由丽雯、任妮、张锡宽、李苏锋、白玉香、张艳梅、牟常林  | 
7  | 
基于对外传播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杨璐、刘歌红、郭小雪、张洪卓、范雪艳、吴艳玲、杨永艳、高辉、金艳妮、张帆  | 
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群建设创新与实践  | 
贾朱植、张玉龙、张丹平、祝洪宇、沈鹏、徐晓艳、史博、冯铁、张志华  | 
9  | 
校企协同、虚实融合、师生研学: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张玉军、赵骥、孙良旭、张媛媛、徐杨、王刚、丁宁、陶冶  | 
10  | 
“一中心-两驱动-三目标-四融合”机械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 
李媛、陈东、王锐昌、刘春丽、孙岩  | 
11  | 
以照明产业发展为主体特色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刘治保、张国峰、陈俊如、杨翠芝、唐飞、汪江、李延鹏、王云初锐、管歆、王悦、于欣波、汪海鸥、刁艳、熊志强、胡洪浪  | 
12  | 
现代产业学院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知识到能力的有效提升  | 
赵骥、陶冶、张玉军、梁叶、艾青、徐杨、孙小晴、于思淼   | 
13  | 
文化引领、知识聚合、过程耦合应用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赵艳、张国峰、唐飞、汪江、王娜、张倩、周欣越、杨翠芝、张玲玲、罗名映  | 
14  | 
“学用结合、研创结合、本研结合”的地方高校科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 
解志文、冯永军、赵宝生、韩冰、林雪芝、李昌、陈松、陈明、胡素影、陈曦、王宇、高旭、燕峰、陈永君、张振山  | 
15  | 
实践内核、匠心铸魂,“大思政课”改革与实践  | 
王书菲、杨洪泽、崔璨、孙书平、杨舒眉、乔东升、路文娟、李世隆  | 
安博网页版2023年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序号  | 
推荐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1  | 
一、二课堂联动的“三阶+三优+双检”混合式赋能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金艳菊、张晶薇、刘毅、孙贵兵、金艳妮、张丽丽、白云、刘静  | 
2  | 
基于POA理论的多元化网络化开放化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赵晴、石峰、张晶薇、陈媛媛、潘诗梦、张洪卓  | 
3  | 
“价值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过程为核心”的大学英语听说混合金课改革与实践  | 
范雪艳、张晶薇、杨璐、周衍、张红娜、王一、李莹、吴艳玲、富小乐  | 
4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三融合三提升”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晏、张铁志、田帅、林增华、王玉杰、鲁明星  | 
5  | 
“双一流”背景下冶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 
臧喜民、卢艳青、李雪、艾新港、刘坤、许长军、宁哲、李志辉、杨松陶、李继东、孔令种  | 
6  | 
“双元链接·双元育人”机制下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朱晓林、金玉然、刘丽、王微、柳光露  | 
7  |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改革   | 
李巍、高华国、张铁志、周卫红、田帅、田雨泽、高松、杨铁利、费爱萍、王昶、高松、宫雨生、高良博、韩颖、马占武、张彤、刘勇  | 
8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蔡丽华、张晶薇、金美辰、赵昱、胡冬、田苗、王叶梓、王冰莹、张奇华  | 
9  | 
产教融合背景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丽梅、吕伟男、苏博、潘琳琳、王美彦、卢颖、刘静  | 
10  | 
“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融通教学-实践-思政“三维联动”的国际中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颖、高亚楠、崔璨、姚立新、李艳明、赵彩红、郭彤彤、梁宇、何皖宁、于海妮、李颖  | 
11  | 
“教赛并重·实创协同·多维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  | 
胡煜寒、郭良栋、王艳、屠良平、武力兵、赵健、刘昊、丁桂艳  | 
12  |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  | 
李应森、李琦、沈明新、陈明、蔡宏斌、马飞、姜冠杰、张志华  | 
13  | 
数字化转型驱动校企深度协同的跨学科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徐琳琳、焦安源、张玉龙、高洋、林春丽、肖卿鹤、杜洋、赵传尊、齐珂、贾朱植、张景航、徐晓艳、张丹平、曹显奇  | 
14  | 
基于“1234”教学模式的计算机类公共课程教学重构与实践  | 
江业峰、赵骥、王彩霞、武传胜、师云秋、孙红岩、张续亮、刘尚懿、孟丹、云晓燕、王瑞、高起跃、张诗尧  | 
15  | 
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王娜、张国峰、唐飞、汪江、赵艳、刘亚娟、周骁、潘畅、张玲玲、张倩、王雪松、陈刚、马凤山、孙立国、张世震  | 
16  |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四维度”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黄晓丽、陈媛媛、王一、潘诗梦、曹莎、刘旭、赵晴、王琳、屈大庆、王彦飞  | 
17  | 
“课程思政”视角下《宫廷剧中的历史人物评析》课程“三化”考核模式改革  | 
朱丹  | 
安博网页版教务处
2023年7月13日